> 久久知识 > “风筝吹玉柱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风筝吹玉柱”的出处是哪里

风筝吹玉柱”这句诗出自杜甫的《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》,乍一听是不是觉得有点“风马牛不相及”?风筝和玉柱,一个是天上飞的,一个像柱子一样稳如泰山,这俩咋就吹上了呢?其实,这句诗写的是冬日寒冷景象,风筝指的是寒风,玉柱则是建筑的一部分,想象一下,寒风呼啸,仿佛能把柱子都吹动,画面感瞬间拉满!杜甫的诗总是这样,平凡中藏着深刻,乍一看是写景,细品却带着对世事的感慨。

那么问题来了,为啥杜甫能写出这样的诗句?这就得说到他的历史背景了。杜甫生活的时代,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,他见惯了繁华,也经历了战乱,所以他的诗里总有一种对现实的深刻洞察。比如这句“风筝吹玉柱”,表面上写的是风景,实际上也许暗含了他对时局动荡的无奈和忧虑。“风”吹得再猛,玉柱依然坚挺,这不正像他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吗?

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“接地气”,那我们再聊聊现代社会。你有没有觉得,杜甫的这种观察力和思考方式,其实很适合用来解读当下?比如,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,我们是不是也能像“玉柱”一样,任凭“风”吹,依然保持内心的坚定?说到这里,你是不是觉得,读古诗不仅仅是学习历史,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?所以,下次再看到“风筝吹玉柱”这样的诗句,不妨多问一个“为什么”,说不定你会发现,古人的智慧,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得多!

“风筝吹玉柱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风筝吹玉柱”出自唐代杜甫的《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》。

“风筝吹玉柱”全诗

《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》

唐代 杜甫

配极玄都閟,凭虚禁御长。

守祧严具礼,掌节镇非常。

碧瓦初寒外,金茎一气旁。

山河扶绣户,日月近雕梁。

仙李盘根大,猗兰奕叶光。

世家遗旧史,道德付今王。

画手看前辈,吴生远擅场。

森罗移地轴,妙绝动宫墙。

五圣联龙衮,千官列雁行。

冕旒俱秀发,旌旆尽飞扬。

翠柏深留景,红梨迥得霜。

风筝吹玉柱,露井冻银床。

身退卑周室,经传拱汉皇。

谷神如不死,养拙更何乡。

作者简介(杜甫)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